“十三五”期間,我市緊緊圍繞“工業強市”的發展戰略,按照高質量發展工作的總體部署,抓實智能制造、畝均改革、企業培育等舉措,以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為目標,穩步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2019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77.6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8.1億元,已成為我市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
五年來,我市以智能制造為新引擎,推動全市企業數字化水平不斷攀升。全市首批20個總投資3.9億元的智能制造項目建設完成,成功爭列省智能制造試點,一批創新型、科技型項目爭相入區發展。2018年以來,我市共實施106個智改項目,54個智能化項目中15個已完成并通過專家驗收。
“十三五”期間,我市不斷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工業企業績效評價實現全覆蓋。全市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從2016年的6.2萬元提高到2019年的8.5萬元,構建了以“畝均論英雄”為導向的“1+6+4”產業轉型提質增效體系,形成全面振興江山工業、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
五年來,我市加快產業轉型步伐,聚焦優勢產業,構建現代工業新結構。2018年,我市由培育“三大百億”調整為做強“1+3+2”產業體系,重點培育門業、裝備制造、健康生活、消防應急和以新材料、新能源為主的新興產業;2019年,重點培育產業規上產值已占全市的62.2%,其中門業產業規模達到120億元,成為首個百億產業;消防應急產業入選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銷售額占全國消防市場60%以上,成功攜手海康威視,著力打造中國消防第一城;低壓電氣行業列入全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分行業試點,門業(家居)、輸配電產業智能化改造列入省級工業和信息化重點領域提升發展試點。同時,我市堅持實施龍頭單打企業培育計劃,科潤、希爾、恒亮、三禾4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
經濟開發區作為我市工業經濟的主戰場、產城融合的新引擎,以拓、擴、優、強“四輪驅動”的模式,不斷優化平臺能級,為我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經濟開發區2020年完成第三輪平臺整合提升,總體形成城南工業園、蓮華山工業園、江東工業園“一區三園”發展格局,規劃面積擴容至57.8平方公里,工業總量、主要經濟指標占全市比重提升至60%以上。
相關閱讀:無
- 我市召開數字消防產業發展推進會 毛光烈 王光華參加2021/1/20
- 市人大常委會召開征求工作報告意見座談會2021/1/20
- 我市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督導檢查2021/1/20
- 民政局開展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專項檢查2021/1/20
- 食用菌也怕冷 防寒防凍措施要跟上2021/1/20
- 溫馨提醒:疫情防控不松懈 防護措施要牢記2021/1/20
- “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加快推進 10個生活小區已完成創建2021/1/16